人民选我,我为人民。11年来,他忧群众之所忧,想群众之所想,利用自己的多重身份为农村建设建言献策,将人民群众的“呼声”变“掌声”,他就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喜古乡以勒冲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执亮。
倾听群众呼声
2012年,黄执亮开始担任村干部,并被选为喜古乡人大代表,连任3届履职至今。2017年,他还被选为了文山市人大代表,多重身份让他有了更多的渠道和方式,将群众的呼声及时向上级反映。履职这些年,他颇有感触。
“滴水岩村的灌溉沟渠已经不通了,沟渠底部出现塌方……”刚担任人大代表的第一年,就有不少群众将沟渠塌方的情况反映给了黄执亮。为了解实情,黄执亮实地调查,走村入户,发现这条承担着以勒冲村和滴水岩村灌溉排水功能的沟渠确实有20米的地方发生了垮塌。了解情况后,黄执亮立即将此事形成建议上报并很快得到落实,沟渠在农忙前得到了修复,及时解决了农田灌溉用水问题。这是黄执亮担任乡人大代表后的第一个建议,沟渠的及时修复让他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成就感,但同时也让他深刻地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履职期间黄执亮始终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誓言,坚持走访群众,与群众共情共鸣,将群众呼声放在第一位,把群众期盼的事情办好办实。
“晚上村子里到处都是黑漆漆的,走在路上,哪里有个坑都看不见……”这是2016年以前,以勒冲、以把冲、土库房、滴水岩四个村子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村子里没有路灯,一到晚上村内道路一片漆黑,群众外出很不方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黄执亮多次将此事形成建议进行上报,在他的努力下,2016年,以勒冲村安装了50盏路灯,以把冲村安装了25盏路灯,其他两个村子也在随后的两年陆续安装了路灯,四个村子夜晚出行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他的努力,村民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年长的村民们说:“我们年纪大了,眼睛也不好,以前没有路灯,晚上都不敢出门。现在哪里都亮堂堂的,出门太方便了。”
争取项目为民谋福利
在农村的发展建设中,涉及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大有小,小项目经过人大代表的建议后,很快就能得到解决,大项目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长期的谋划。
以勒冲村委会门前的排洪沟就是黄执亮经过多番努力争取到资金成功修缮的。据介绍,这个排洪沟早年曾发生过大垮塌,虽然群众曾多次自发用泥土增高加厚进行修复,但并不是很牢固,垮塌的情况仍时有发生。每到雨季,排水沟还会被泥土、杂草等杂物堵塞,导致排水不畅,一旁的农田被淹,这也成了以勒冲村民的心病。
黄执亮多次将此事进行上报,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重视。2023年这条排水沟借着百千万工程项目的“东风”,成功获得了30万元资金支持,如今总长540米的排洪沟已修好。
27条建议全部落实
不管大事、小事,群众有事就找黄执亮,一年又一年,村子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沟渠越来越通畅,道路越来越平坦,村子变亮了变美了,群众的期盼慢慢变成了现实。“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就要了解群众心里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要始终做好群众利益的引路人,群众需求的代言人,真心为民,真心助民。”黄执亮说。
履职11年来,黄执亮通过走访和接访,密切联系群众,不断收集民情民意,共向乡人大、市人大提交反映群众心声的意见、建议27条,涉及农业生产、人畜饮水、基础建设、环境卫生等,目前已全部得到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