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监督工作>>报告公告>>正文
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对开展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7-08-24 14:38   审核人: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7年工作要点安排,7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国庆带领调查组,深入城区整治现场及乡镇对开展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效果

开展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以来,文山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及省、州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采取强有力措施,精心组织,有序推进城市“531173行动”,扎实抓好“五治三改一拆一增”工作,稳步推进“七改三清”行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一)加强领导,掀起热潮。一是成立机构,提供保障。成立以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及行动指挥部。为推进提升人居环境行动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行政执法保障。二是以上率下,全民参与。主要领导亲自抓,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确保提升行动有序推进。领导小组多次召开推进会议,专题研究和安排提升人居环境工作;全市各单位干部职工参与了“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我爱文山”——河道保洁、街道保洁、环境整治系列活动。三是大力宣传,营造氛围。依托电视台、七都晚刊、三七之乡网站、非常文山微信公众号等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形成了全民知晓、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为推进提升行动不断深入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建立机制,强化监管。一是制定措施,明确职责。制定文山市推行河长制、街长制、路长制实施方案,建立了市、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负责,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库渠保护、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城乡道路治理机制。二是挂包负责,明确奖惩。实行领导包片负责的河、街、路管理工作督导检查、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并将“三长”工作纳入文明城市创建、文明单位、社区考核内容。三是跟踪问效,加强监督建立完善提升人居环境监察、督察制度,发挥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委纪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政府督查、监察部门定期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强化舆论监督,曝光不文明行为,提高群众的文明意识、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

(三)精心组织,强力推进。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和打造宜居城市目标,全力推进城市“五治三改一拆一增”、农村“七改三清”行动。一是抓好街道乱、脏、污、堵、治安“五治”工作。具体整治占道经营、乱摆摊设点、乱贴乱画等城市乱象;完善排污系统,增设垃圾桶、公厕等环卫设施,治理乱排污、乱倒垃圾、查处建筑垃圾污染路面、噪音污染等行为;整治交通拥堵,丁字路、断头路拆除施工有序开展,建禾西路、城南大道延长线建成通车,人行天桥投入使用。加强动静态城市交通秩序管理,盘活可利用的存量停车资源,规范停车位,拖曳违停车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两抢一盗”、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等违法犯罪,实施群防群治警灯闪烁工程,完善巡逻机制。通过综合整治,城市街道面貌得到较大改观,社会治安持续稳定。二是抓好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三改”工作。结合棚改项目,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0余个旧住宅区,10余个旧厂区;完成佛寿街、桥工队片区房屋拆迁,扎实推进西山中寨、建设街等7个棚户区24869户改造项目实施,稳步推进兴隆街、卧龙、藤子寨、国药大厦4个片区改造前期工作。通过实施“三改”行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三是抓好“两违”拆除和绿化亮化的“一拆一增”工作。下决心,出重拳,用严谨的标准、严肃的问责、严厉的处罚、高压的态势,强力推进“两违”专项整治工作,拆除违法建筑34万平方米。在全市引起较大反响,“两违”行为得到有效打击和震慑。拆违工作在全省排名第一;加快推进城市绿化增绿工程,打造多个绿化景观样板,庄子田至头塘坝路段两侧绿化景观带改造工程全面推进,完成凤凰山营造林改造(一期)工程和城南大道绿化提升改造工程,部分绿地改造提升和人行道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全市新增绿化面积52余万平方米,城市绿化亮化得到加强,城市形象品位得到较大提升。四是抓好路、房、水、电、圈、厕、灶七改”工作完成建制村通村路硬化,27个贫困村717公里村组道路及村内道路正在实施;推进农村“四类对象”(建档立卡户、供养特困人员、低保户、贫困残疾户)C、D级危房改造;整合部门资金启动喜古、柳井供水工程(一期)项目建设。抓好农村污水治理,大力推进农村水库除险加固、农村“五小”水利工程和高效节水等项目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启动集镇自来水供水项目建设,27个贫困村饮水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市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已基本完成,村委会所在地太阳能路灯实现全覆盖。同时组织实施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全市已建成生猪、肉牛、奶牛、肉羊、肉禽、蛋禽规模养殖场160余个,逐步向增容增量目标迈进;已完成乡(镇)、街道公厕新(改)建22座,建制村公厕160座;完成节柴改灶1000户,完成农村太阳能热水器安装500台,建成大型沼气工程2座。五是抓好水源、田园、家园清洁“三清”工作。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开展沿河区域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实施农村人畜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家园环境卫生治理活动。已完成14个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组建了环卫清扫保洁队伍和垃圾收集清运队伍,初步形成“户收、村运、乡镇处理”的生活垃圾清运模式。

二、存在问题

虽然文山市提升人居环境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办法措施不多,推进速度参差不齐。尤其是部分乡(镇)农村“一水两污”治理和改圈改厕等工作进度缓慢。二是群众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退耕还林还草力度不够,恢复生态不明显,城市绿化亮化工程和盘龙河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有待加强。三是资金整合办法不多,政策支撑不够,投入不足。农村排污设施、环卫设施配套不足,公共厕所过少且布局不合理公共卫生清扫及垃圾清运不及时,卫生状况不理想。城市背街小巷和部分村寨“脏、乱、差”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城市交通拥堵、乱倒垃圾、乱摆摊设点、乱停车辆、乱贴广告、私搭乱建问题屡禁不止。特别是乡(镇)和城市夜晚以街为市、占道经营的问题明显。城乡不同程度存在街道路面破损现象,农村村村通道路硬化有待加强。

三、几点建议

(一)强化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一是树立信心,全心投入。全市上下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提升人居环境行动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要树立攻坚克难、打好持久战的思想,谋划好工作思路,进一步转变作风和工作方式。二是树立正确观念,增强环保意识。要通过经常化,耐心细致的说理摆事实,提高群众的思想素质,提升对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积极参与到提升改造行动当中来。

(二)常抓不懈,突出重难点领域整治。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和打造园林城市、宜居城市目标,继续整治城市顽疾。一是坚持高压态势,继续强力治乱。全力整治乱摆摊设点、乱停放车辆、乱张贴小广告等现象;继续强力推进城乡违法违规建筑拆除行动;二是坚持绿色发展,注重生态建设。坚决取缔有严重污染、高耗低能产业和加工厂;抓好盘龙河源头治理,把上游重点区域生态治理和恢复工程建设和发展养殖业结合起来,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加快城市面山及道路绿化亮化工程建设进度,提升城市绿化率和品质。三是疏通脉络,改善交通条件。扎实推进有关乡镇过境线,打通城区“丁字”路“断头”路,加快城市有轨电车、城区人行地下通道、立体停车场、港湾式公交车站等改造工程;加快农村道路硬化速度,提升村村通道路硬化率。四是迎难而上,加快推进旧城改造。结合棚户区改造项目,克服困难,改善住房环境条件,增强城市住房承载能力,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五是打牢基础,完善配套设施。加快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完善城市垃圾中转站、垃圾焚烧发电、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等市容环境治理工程;重点完善和合理设置农村生活排污、垃圾清运处理等服务设施;加大农村“一水两污”整治及改圈改厕工作力度。

(三)完善工作机制,营造齐抓共管态势。一是细化方案措施。对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的具体行动进行再分解,具体责任到单位、领导和责任人,做到事事有人抓,倒排时间进度,细化措施和方案。二是建立部门资源整合制度完善项目建设监管机制和资金整合机制,凝心聚力、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真正形成配合密切,协调一致,相互支持的良好运作局面。三是纳入村级组织管理。农村要完善村规民约,把提升改造工作纳入村民自治内容,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四)强化监督奖惩,打造整治正能量。一是继续加大舆论宣传。发挥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宣传作用,巩固和提升宣传效应,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二是落实奖惩制度。制定可操作的农村“七改三清”提升改造量化标准,完善工作考评机制,把提升人居环境行动纳入单位和个人年终考评内容,进一步推进工作落实。三是加大跟踪力度。监察和督查部门要继续加大监督力度,对问题久拖不决、影响恶劣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充分表明市委、政府整治环境、提升品质的信心和决心。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在线投稿 

主办:文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联系电话:0876-2136412

ICP备案号:滇ICP备17009552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532621020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