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人大专题>>融媒体>>正文
我为群众办实事:文山市人大代表李春红带领群众实现一个“稻鱼共生”梦
2023-11-21 10:28   审核人:

文山市人大代表李春红

自担任人大代表以来

他始终秉承代表初心

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实践

引导群众立足本地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稻田鱼”产业

激活了铜厂社区产业一池春水

心系群众 寻产业致富路

文山市开化街道铜厂社区尽管靠近文山城区,但社区辖区内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也没有支柱产业,居民缺乏增收渠道,居民大多靠进城务工和栽种传统农作物维持生计,李春红身为人大代表且又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这一切他都看在眼里,放在心上。

人大代表 李春红

我们铜厂社区大部分居民就是大春玉米、水稻、小春豌等,有时候群众会来跟我反映,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也就是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往返文山城打工也不方便,我自己作为人大代表,就想着一定要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为助力铜厂社区产业“破茧而出”,帮助居民改变现状,提高经济收入,李春红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一个实实在在的产业在铜厂社区落地生根。有想法就实践,李春红不断到田间地头实地考察,召开群众会并深入各户居民家中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

有了充足的准备,李春红便等着抓住机遇。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春红到西畴县了解到稻鱼共生养殖模式,是稻田为鱼提供食物,鱼为稻田提供有机肥的同时为水稻治虫、除螺、活水、除草,这样的环境产出的稻谷颗粒饱满,养出的鱼儿绿色生态、肉质好,是自然生态下农业循环经济的示范新模式。铜厂水资源丰富,并且当地居民也有稻田养鱼的传统,李春红便立即召开群众会,大家一致决定,就做这个!

 

人大代表 李春红

多年来虽然铜厂部分居民一直也在稻田养鱼,但鱼苗成活率和育肥效果不好,基本都是放些鱼苗进田去就不管了,比较随意,也不成规模,挣不了多少钱。

 

 

铜厂村小组村民 普永洪

李代表平时或者在群众会上也会提出来讨论,问大家想做什么,社区的条件适合发展什么。我们都觉得村里养鱼的也多,做起来也有基础,好多居民都赞同稻田养鱼。

尽职尽责 群众吃上“定心丸”

李春红在了解到居民们发展稻田鱼的顾虑是担心收购价格低、销路差、没技术等问题后,为了让居民们放心,他率先亲自养殖并总结技术和经验,引进“能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后,以“农户+基地+合作社”的模式运作,让群众吃上了“定心丸”。

 

能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杨树云

当时李代表来找我们合作社,希望我们可以提供技术指导和收购渠道,还说服我们先提供育苗给村民,待收获后,我们再从所获利润中扣除鱼苗成本,了解到群众的困难后,我们同意了他的建议。

合作社引进后,居民们的养殖热情高涨,便不断有居民加入合作社养殖稻田鱼。2018年10月中旬,村子里的稻田鱼经过4个月的养殖就迎来了丰收,合作社第一年的产值就达到了60多万元。

履践致远 共创致富梦

如今,铜厂社区里金灿灿的稻浪里“暗藏玄机”,水稻伴着徐徐微风摇曳生姿,水田间肥硕的鱼儿身影时隐时现,田埂间是一张张群众们满意的笑脸。截止目前,铜厂社区辖区内养殖稻田鱼共1000余亩,涉及农户200户,年产值在65万左右,人均纯收入可增加800元。

 

铜厂村小组村民 张光美

我家2019年加入合作社养殖的时候就卖得4000多块钱,这还全靠李代表了解我们老百姓的心声,尽快落实了这件事,带领我们搞产业才有今天的收益。

 

 

铜厂村小组村民 普永洪

以前那种传统养鱼方式一年就挣得1000多块,现在养这种新型的稻田鱼,又好管理,价格也高,每年有收入3000-4000元,日子确实好过起来啦,还是要得感谢李代表。

李春红在“稻鱼共生”养殖业上的摸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人大代表的初心和使命。“人大代表是一座连心桥,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李春红常怀着这样的理念,和居民们“聊琐事、讲政策、提建议、话发展”,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这一路上,他始终敢为先驱,主动担责,倾听民意,李春红说:“村民致富这条路上总要有个带头人,我是人大代表,我不带头谁来带头呢?”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在线投稿 

主办:文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联系电话:0876-2136412

ICP备案号:滇ICP备17009552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532621020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