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山市追栗街镇不断深化人大代表活动阵地的“建、管、用”一体化探索实践,统筹推进活动阵地的提质升级,让阵地真正成为联系选民的桥梁和服务群众的窗口。

一、高标准建好代表履职平台。按照“立足镇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强化实效”的工作思路,对标对表云南省人大活动阵地“八有标准”要求,探索推动“站室+智慧平台”一体化建设,全面打造镇人大代表工作站1个、村级人大代表联络室5个;健全代表工作站(联络室)述职评议、学习培训等十项制度,持续推动以制度的规范化促进代表依法有效履职。完善人大代表走访联系选民、选民来信来访等“六薄一册”,建立人大主席团成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的“双联”公示栏,推动人大代表晒身份、亮信息、强作为;以镇级人大代表工作站为辐射中心,精心打造“1+5”站室架构,强化站室联动、运行高效的联络机制,切实让代表工作站(联络室)成为聚心高效履职之所,密切联系群众之桥。

二、高质量管好代表履职阵地。将辖区46名州市镇人大代表按片区分为6个代表小组,选优配强站长、联络员,建立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的代表站室运行机制,确保活动阵地“日常有人管、工作有人干”。持续深化“双联”制度,并将每月12日固定为代表接待日,由人大代表轮流值班,同时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座谈与走访相结合,主题接待与随机面谈等多种方式,让群众听得到代表声音、看得到代表身影、见得到代表行动。督促代表守好“责任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当好政策宣传员、生产服务员、意见收集员,助力追栗街镇经济社会发展。

三、高水平用好代表履职成效。聚焦乡村振兴、集镇建设、民生实事等重点工作,切实发挥代表站室作用,真正把代表站室用活用好,成为依法履职、为民服务的阵地。着力推进“互联网+人大”,以站室为学习主阵地,线下定期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代表履职“充电加油”。认真落实代表向选民述职制度,与选民面对面述履职、晒工作、听意见、答问题,使“代表常去、选民常来、实事常办”成为工作新常态。采取“走、看、听、问、议”方式对污水治理、水管网建设等重点项目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题视察,提出意见建议2条,推动解决问题2个,真正让民生工程办好办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注重接待选民活动,截至目前共组织接待选民众活动6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2条,办结20条,推进中2条,切实做到了服务“不打烊”、接待“不断档”、诉求“不搁置”。